圣淘沙名胜世界·(新加坡)官方网站

中国450万人感染的结核病,间充质干细胞为其提供了治愈的可能性

发表时间:2021/03/24 责任编辑:圣淘沙名胜世界

肺,掌管着呼吸的大事,一旦肺部发生病变会大大影响人的生活质量。

每年的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是为纪念1882年德国微生物学家罗伯特·科霍向德国柏林医生发表他对结核病病原菌的发现。结核病是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是全球传播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久、危害最为严重的传染病,据统计,中国现有450万肺结核病人,占全球四分之一,其中传染性病人200万。每年新增150万,每年死于结核病的患者有13万。《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1篇研究报告称,中国结核病患者中,10%为耐药患者。

当前,结核病的治疗方式有很多,包括化疗、免疫、介入等多种方法,例如针对耐多药结核病的治疗主要采用多种二线抗结核药物联合使用的治疗方案,但联合化疗的药物不良反应大,甚至还可能使患者产生新的耐药风险,因此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新的策略。重耐药性结核病及广泛性药性结核病,因会产生免疫系统疾病和不良治疗效果,一直是医学界的一大挑战。


器官和组织影响了人体的系统

细胞构成组织,组织构成器官,器官又进一步组成系统。器官的好坏由器官组织内的细胞决定,当细胞功能失常的时候,就会导致机体器官异常,造成器官发生病变!

尽管人体具有强大的免疫系统,但结核分支杆菌还是逃脱了宿主的免疫,建立起了一种持续感染的状态。多药耐药(MDR)和广泛耐药(XDR)结核病,常常与患者的免疫功能紊乱、及治疗效果不佳相关。对于此类结核病,人们迫切需要能有新的治疗选择。间充质干细胞是干细胞家族的重要成员,具有强大的增殖能力、多向分化潜能、造血支持和促进干细胞植入、免疫调控等特点,为结核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可以将患者机体内的慢性炎症转化为有益的免疫反应,并进而改善其临床预后。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结核病的机制

目前关于干细胞与结核病发病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间充质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与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和潜伏密切相关。

在感染过程中,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抑制免疫系统的作用,当间充质干细胞归巢至肉芽肿周围时,通过分泌一氧化氮的方式抑制T细胞增殖,从而保护结核菌逃逸适应性免疫反应,另一可能的机制是通过抑制并阻断T细胞接近巨噬细胞的方式实现免疫抑制[1]。

研究发现,当将间充质干细胞注射到被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小鼠后,间充质干细胞可以渗入到小鼠的肺部,在结核分枝杆菌周围形成肉芽肿,建立了免疫抑制区域,并限制结合分枝杆菌的传播。

临床研究取得进展

年来,间充质干细胞被多次应用到结核病的临床治疗研究中。

 为了评估输注自体充质干细胞作为肺结核辅助疗法的安全性,来自瑞典斯德哥尔摩市卡罗林斯卡学院实验医学系的 Markus J Maeurer 教授及其同事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结果在线发表于 2014 年 1 月 9 日的 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 杂志上。研究纳入 60 位年龄在 21-65 岁的白俄罗斯肺结核患者,均经微生物学检测确诊为 MDR 或 XDR 结核病,无其他恶性病变,或肺及胸膜以外的活动性结核。排除妊娠、合并艾滋病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或具有双重感染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其抗结核药物治疗开始后的 4 周内,接受一个单剂量自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目标剂量为 1×10⁶细胞 / 每公斤体重)。研究的主要终点是治疗的安全性。 

18个月后,试验组的治愈率(53.33%)是对照组(16.67%)的近3倍,并且安全性良好,无药物不良反应。

同年,南非德班的研究团队也进行了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结核病的试验[5],重点关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安全性、抗结核治疗的免疫机制以及与治疗过程相关的分子标识。这些临床研究为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肺结核病的可行性提供了科学支撑。

网站首页
圣淘沙名胜世界